中國式“幸福管理”的典范德邦物流,如今正遭遇高管流失的尷尬,近兩三年內有多達26名的總監(jiān)級高管離職,其中包括被認為是接班人的副總裁鄧小波,一線員工的高流失率也同樣被詬病,曾經引以為傲的低成本激勵模式被離職員工吐槽“虛偽”,“德邦版中國式管理”慘被“打臉”。
看似天衣無縫的邏輯被鑿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縫隙。人們不禁要問,海底撈、德勝洋樓、蘇州固锝、德邦物流這類“中國式管理”,真的是烏托邦式的幻境嗎?
德邦邏輯
1996年創(chuàng)立的德邦物流專注于零擔物流領域,絕對算得上一家成功的本土物流企業(yè)。零擔物流是一種介于合約物流和快遞之間的物流模式,零擔運輸企業(yè)將不同托運人的貨物拼車運輸,零收整發(fā)。2013年德邦的營業(yè)額94億元,在其競爭的陸運零擔行業(yè)是當之無愧的老大,而排名第二的天地華宇營業(yè)額僅為40億元。
德邦是典型的從草根到大鱷的代表,沒有任何背景白手起家,靠多年摸爬滾打,如今已有6萬多員工。當前,德邦的業(yè)務體量已算龐大,日吞吐量3萬噸,覆蓋國內550個城市,有2700多個直營網點,自營車輛5200多輛。在技術含量和門檻不高的物流業(yè),德邦多項經營指標,都遠超全球物流巨頭TNT控股的天地華宇。
于是,在這樣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(yè),德邦的“奇跡”被歸功于他們對人的管理。具體來說就是他們如何對員工進行招聘、保留、晉升、培養(yǎng)……而這些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最核心理念被德邦創(chuàng)始人崔維星總結到一點,就是如何讓員工“爽”。
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,但又很實用的理念。如果這個行業(yè)拼的是人,那么,人心所向就是企業(yè)決勝的關鍵。筆者曾經對這類“中國式管理”進行過總結,它有三個特點:其一,在員工激勵上,老板不計代價地投入,以獲得員工的信任,營造一種平等、親和的組織氛圍;其二,在組織牽引上,利用組織氛圍,通過各種手段引導思想和行為“高度標準化”;其三,在顧客服務上,通過“超預期”的服務為顧客提供極具沖擊力的體驗,并使得顧客心甘情愿地支付高溢價。
這三個特點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邏輯閉環(huán),老板在“激勵”上的投入使員工感動,愿意服從企業(yè)的“牽引”,進而產生超預期的“服務”體驗,而這種“服務”體驗在市場上的成功又讓老板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“激勵”上。無論是海底撈、德勝洋樓、蘇州固锝,都用自己的成功驗證了這個邏輯閉環(huán)。
特色激勵
在激勵上,德邦的模式幾乎和海底撈等標桿一脈相承。比如“親情1+1”:德邦每月寄200元給員工家屬,費用由公司和員工各擔一半;“家庭全程無憂”:員工從結婚到生小孩,直到孩子上幼兒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學,公司每年都給予一定補助;“集體婚禮”:德邦每年為員工組織一次大型的集體婚禮活動,員工層級不同,花費也不同。2011年總監(jiān)級以上層級的集體婚禮,在馬爾代夫舉行,每對夫婦的花費在2萬元以上,費用全部由德邦承擔。
當然了,德邦的激勵模式也有自己的特色。由于企業(yè)具有60%左右的年復合增長速度,員工(尤其是大學畢業(yè)生)能得到多于同齡人的鍛煉機會和晉升空間,其晉升速度在業(yè)內是出了名的快。普通員工可以很快成為營業(yè)網點或運作場地經理,2~4年之后成為區(qū)域經理,這時公司就會給他配價值12~13萬元的車;3~5年后可能成為總監(jiān),可以享受免費的高爾夫,接下來還可能會成為大區(qū)總經理;鸺俣忍岚蔚睦硬粍倜杜e:一位2007屆大學畢業(yè)生,現(xiàn)在已經是公司的江蘇運營大區(qū)總經理,管理著一個省的業(yè)務,而他完成從基層的統(tǒng)計員到大區(qū)總經理的四級跳,只花了二十多個月的時間;而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居然是在公司工作還不滿三年的應屆碩士,綜合管理部負責人也不過本科畢業(yè)五年。
不僅如此,德邦還為司機等藍領們設計職業(yè)生涯。他們的規(guī)定是,儲備干部中至少有25%的名額會留給司機等非文職人員。當然,德邦也不是直接將藍領推到管理崗位上。例如,一名司機向領導自薦要走管理序列,公司就會有意識地先安排他做一些統(tǒng)計、數(shù)據(jù)管理和分析之類的工作,并適時培養(yǎng)。甚至,為了讓藍領們學習文化,德邦還為他們發(fā)放培訓補貼,學會打字也能獲得獎勵。這為藍領轉型打開了一個重要渠道。
德邦校招的應屆大學生和社招的藍領,都是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寒門子弟,這些人有強烈的愿望要改變命運,人性化的激勵讓他們感受到溫暖,而快速的提拔又讓他們感受到信任。德邦給了他們一個夢想,用自己雙手創(chuàng)造未來的夢想,員工們自然要為之動容。
強力牽引
在牽引上,德邦也注重塑造“德邦人”,這主要通過標準化的培訓和高強度的考核來實現(xiàn)。德邦充分相信培訓的戰(zhàn)略意義,專門成立了德邦學院,堅持選擇新人進行人才內部培養(yǎng),即使要為3~5年的培訓期買單,也依然堅決。崔維星表示,德邦在公司發(fā)展初期也曾考慮過招聘成熟人才。但是,一來國內的物流行業(yè)缺乏人才積累;二來有經驗的員工盡管上手快,但容易按部就班,缺乏改善力和創(chuàng)新性。另外,他也認為,應屆大學生更容易接受企業(yè)文化,也會有更高的忠誠度。
德邦提倡培養(yǎng)既懂一線,又懂管理的人才,因此,不論是高管還是基層經理,都是從一線員工做起,通過層層選拔和競聘,才能晉升到管理崗位。員工的入職和每一次晉升,都需要經過學習和培訓,在培訓中伴隨測評,班級前50%的才有資格晉升。即使是對藍領,德邦也設置了專業(yè)的課程,司機和搬運工都要參加5類培訓:技能、安全、企業(yè)文化,以及戶外拓展和軍訓。每個季度公司的培訓中心都會公布一個培訓列表,員工可以自由選擇。所以,培訓幾乎是一直伴隨員工發(fā)展的,企業(yè)也得以用這種方式對員工實施持續(xù)的牽引。
相對于培訓的持續(xù)牽引,成為“德邦人”需要經過更多的淬煉來完成其高強度的考核。德邦強調執(zhí)行,他們采用的“管理目視板”和“全面績效管理”等方法都確保了企業(yè)的執(zhí)行力。甚至這種執(zhí)行的文化變成了一種高強度的壓力,百度德邦物流貼吧上的一名自稱前德邦員工的網友吐槽,德邦的文化是不斷下壓調高經營指標,員工隨時有可能因為完不成超高指標而拿不到獎金。此外,德邦也提倡將人用到極致,號稱“秒殺富士康”,這名網友進一步爆料:
“……來了德邦才知道德邦沒有搬運工,所有的貨物都是營業(yè)員、接送貨員和經理一起搬,一般情況下早上八點半上班晚上八點鐘左右下班,在德邦沒有加班,更別想什么加班費了,我們的加班那叫自愿或者義務加班!”
德邦通過強大的培訓系統(tǒng)塑造員工,更通過嚴苛的實踐淬煉員工,盡管過程頗具爭議,但其結果是打造了一批戰(zhàn)斗力超強的“德邦人”,以至于其他同行在發(fā)布招聘通知時都喜歡加上一條“德邦員工優(yōu)先考慮”。
品質服務
在服務上,有了員工的持續(xù)投入,德邦的發(fā)展高歌猛進。對客戶來講,德邦的服務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,服務好、正規(guī)化、貨損低、時效有保證成為了德邦的標簽。
因此德邦也敢于向市場要價,它的運費總體上比天地華宇高出10%,而且還在不斷調高:2013年8月份調高過一次運費,12月小幅度提高一次,運費在行業(yè)基本第一。但就算這樣,德邦依然是顧客的第一選擇。
總體來看,連續(xù)多年保持60%的復合增長率,即使是在2008年全行業(yè)利潤嚴重下滑的情況下,也保證了30%~40%的增長速度。
點評:
可以說,德邦對于員工的牽引打造了零擔物流行業(yè)的獨特服務體驗,捕獲了高額的服務溢價。豐厚的收益又可以投入到對于員工的激勵中,一是有更多的激勵成本,二是有更多的發(fā)展空間。
斷裂的邏輯與強力粘合劑
德邦通過激勵、牽引和服務形成的邏輯閉環(huán),在一段時間里成為中國式管理的新標本,締造了行業(yè)神話。但是,高管集體離職卻似一根導火索,引爆了對于這種管理模式的質疑。
錯位激勵環(huán)節(jié)的失誤
盡管德邦的激勵花樣繁多,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,一是錢,二是位。
在“錢”上,德邦的投入不算多,其薪資水平在業(yè)內并不具有競爭力,并且層級越高,薪資競爭力就越差——德邦副總裁的薪酬,大約在市場水準的25分位線左右。還有一部分投入被放到了他們認為有特色的激勵項目中,如親情1+1,集體婚禮,結婚生子補助等。在“位”上,德邦倒不算吝嗇,其中高層管理人員,大多是內部培養(yǎng),以“火箭速度”被提拔起來的。
對于這種重“位”輕“錢”的“錯位激勵模式”,德邦有自己的獨特理念。這包括兩個方面:其一,超前提拔上來的年輕人,其實際能力和崗位任職要求之間,還有相當大差距,高配職位本來就是一種激勵,但如果按照市場水平發(fā)放高薪資,就會讓他們高估自己的價值,這相當于揠苗助長,反而會害了年輕管理人員;其二,德邦認為這群寒門子弟最大的訴求不是錢,而是“家的歸屬感”和“面子”。所以,他們愿意將激勵成本投入到那些特色項目上,以便營造家的感覺,他們也愿意將激勵成本投在為升職員工掙面子上。
網上一篇名為《德邦物流:員工爽才是好福利》的文章,描述了這樣的場景:
“想想大學畢業(yè)沒幾年,就開上豪車,打上高爾夫,指揮成百上千的手下干活,過年過節(jié),還可以開著豪車“衣錦還鄉(xiāng)”,這種生活是他們在畢業(yè)之前做夢都不敢想的,但如今在德邦變成了現(xiàn)實,這讓他們在人前非常有面子。”
他們的這種理念對不對呢?
其實,德邦的管理探索頗具實驗色彩,他們將海底撈、德勝洋樓等企業(yè)用在農民工身上的模式轉移到了大學生身上。但結果卻告訴我們,對于這群有強烈自我主張的人,單純用恩惠是感動不了他們的,單純用感動進行管理也是不行的。
第一個誤區(qū)是,德邦認為自己營造的家的氛圍會讓員工感動,但實際上,這種氛圍適合于初入城市的農民工階層,他們面對一個陌生的環(huán)境,需要組織的歸屬感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正如一度在網絡上熱播的“阿里郎打雞血培訓視頻”,一群年輕的打工仔們,看似被洗腦后做出了讓人啼笑皆非的舉動,但他們卻樂在其中。又如一群退休在家的老太太,一曲廣場舞就可以讓她們忘我投入。所以,海底撈和德勝洋樓的玩法才會讓員工感動,他們用“家”凝聚了那些需要歸屬感的群體。
但對于大學生,他們早已經適應了這個環(huán)境,甚至早已經是城市的一部分,他們的考慮可能更加現(xiàn)實。簡單來說,他們不僅需要那些激勵的“花活”,更需要物質方面的收獲來構筑自己生存的基礎。所以,千萬別輕易下判斷,認為錢是次要的,那是“馬云”們才有的超脫。即使到了高級職業(yè)經理人的階段,也不要做這種判斷,因為,錢是符號,可以佐證成就。
第二個誤區(qū)也是大多企業(yè)的誤區(qū),即以為稍加恩惠員工就會生死相隨,這種情況有,但不是在大學生身上出現(xiàn)。他們的訴求更加復雜而多維,某個維度上的訴求沒有解決他們就有可能離開。企業(yè)的邏輯很強大,我給了你發(fā)展的平臺,員工應該有感恩之心;這類員工的邏輯更強大,你不雇傭我,也要雇傭其他人,你說你為我付出,我不是也在為你做貢獻嗎?大家你情我愿,為何你不感恩我?
其實,勞資雙方是市場交易,要求一方感恩的想法本來就來自儒家的科層傳統(tǒng),與現(xiàn)代市場經濟強調平等主體的理念本來就是不相容的。所以,當員工獲得那些激勵時,可能會有感動,但絕不能期待這種用感動來維系勞資雙方的關系。要想長久、愉快地合作,還是要回歸公平的市場交易。什么叫公平,只要交易自由,員工會用腳投票,員工流失應該是一個警示吧。
所以,德邦版中國式管理的潰敗始于激勵環(huán)節(jié),激勵不力導致沒有能夠感動員工,而后,高強度的牽引就會讓員工反感;蛘哒f,用感動管理這樣一群人本來就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。
培訓造血堅持
德邦在“中國式管理”邏輯斷裂的基礎上依然能夠屹立不倒,是因為培訓體系充當了強力的粘合劑。其實,相比起激勵來,他們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的培訓反而加碼了其競爭力。知乎上德邦的前雇員坦言:“德邦發(fā)展到今天這個規(guī)模,除了老崔,走誰都沒什么太大影響。”更有人評價高管離職風波:
“德邦內部確實有些震動,但是很快穩(wěn)定下來了。為什么?因為德邦的人才培養(yǎng)機制實在強大,所有的崗位迅速被替補,F(xiàn)在的德邦,說得不好聽一點,高管的流動是眾人期盼,你不走,我哪有位置坐?赤裸現(xiàn)實的職場政治,也凸顯了其人才培養(yǎng)的造血能力不容小視。”
所以,面對高管離職,崔維星依然穩(wěn)坐釣魚臺,堅稱影響不大,其原因并非打掉牙齒往肚里吞,而是有一個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的支撐。盡管德邦在激勵上乏善可陳,但不能否認他們做人才牽引的功力。
進一步看,德邦需要那種留人的效果嗎?未必。一名前德邦人說:
“在德邦,如果你的學習能力不超強,可能一直做營業(yè)員、接送貨員,甚至只是搬運工。德邦每天有很多人離開,每天又會有很多新人進來,如果學得不夠快,很快就會被新人超越,能夠超車的人就上去,不能的,要么離開,要么一直呆在原地。呆在原地你也難受,工作壓力大,自己也沒有發(fā)展,所以只有離開,這種離開不是員工拋棄德邦,而是德邦淘汰員工。”
所以,賬面上的離職率并不能說明問題,某種程度上,員工離職是一種正常的換血機制,是德邦樂于見到的。這種新陳代謝使得每個崗位上都有新生力量,而新生力量又是標準化培養(yǎng)出來的,成本低,又有沖勁,這筆賬怎么算都劃算。拉姆查蘭的《領導梯隊》和《人才管理大師》等書中就反復提到一個觀點,員工在各個管理崗位上的逐級鍛煉是最好的培養(yǎng)模式,所以,這種換血本身就成為了德邦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唯一想起來有些不是滋味的是,這種玩法可能讓德邦成為了競爭對手的“黃埔軍校”,面對以前的藍領或低階管理人員流失,崔維星可能不為所動,但到了能夠影響戰(zhàn)局總監(jiān)級的高階管理人員,崔維星又作何感想?雖然堅稱是正常流動,恐怕也會有所觸動,以為給家給面子可以留住這些人,但人家的現(xiàn)實要求卻不僅是這些。
經營成功才是關鍵
德邦屹立不倒并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其成功的經營。縱觀中國式管理的標本,海底撈、德勝洋樓、蘇州固锝……無一不是經營上的成功者。激勵上的瘋狂,與經營上的驚喜,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。但毫無疑問,成功的經營是“中國式管理”能夠邏輯自洽的最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換個角度看,如果有經營上的成功,是不是“中國式管理”又有何妨?
在經營上,崔維星的戰(zhàn)略眼光遠比德邦宣揚的激勵“花活”來得實在。
定位專注。德邦物流的戰(zhàn)略很清晰——以建設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務網絡戰(zhàn)略,打造全國最大的零擔物流運營商。既不做合約物流,在發(fā)展初期也不做快遞(當前,德邦快遞已經開始運營),他們瞄準的,是零擔物流這樣一個巨大的藍海。
相關資料顯示,中國零擔物流的市場規(guī)模超過數(shù)萬億元,從事這一行業(yè)的有70多萬家公路運輸公司。而行業(yè)內前十位的零擔物流企業(yè)市場占有率總和,也不超過10%。這個龐大的市場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領先者,即便是今天的德邦物流,也才占了2%左右。為此,崔維星堅持拒絕了諸多大客戶,而德邦的深耕也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。另外,在德邦并不缺少現(xiàn)金流的前提下,他們卻幾乎沒有涉足金融,這也是一個另類。
服務體驗。德邦始終堅持“自建網絡、自購貨車、自培員工”的策略。崔維星認為,只有覆蓋各地才有更好的服務,但也只有自己建網點,資源才掌握在自己手上,企業(yè)才有未來。自建網絡顯然比加盟模式來得更慢,但德邦選擇穩(wěn)步發(fā)展,寧愿放慢腳步。自營的店面顯然能夠提供更加標準化的優(yōu)質服務,崔維星很明白,服務是德邦的優(yōu)勢,犧牲掉這個優(yōu)勢,德邦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。另外,營業(yè)網點自建,也使得德邦物流提高了市場敏銳度,可以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,以及更加精確地指導公司對物流運營中心的選址。
至于在員工培養(yǎng)上,德邦用嫡系培養(yǎng)的“德邦人”注入管理系統(tǒng),無論是在管理崗位上,還是在藍領崗位上,都出色地支持了生產,為顧客制造了高品質的服務體驗。
點評:
有了這兩處戰(zhàn)略性的投入,德邦累積了足夠的戰(zhàn)略籌碼,這才是他們得以笑傲行業(yè)的重要原因。
后記
德邦是一家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,但他們并不是“中國式管理”的新標本,“讓員工爽”是創(chuàng)始人的美好愿景,卻遭遇了人性現(xiàn)實。
問題來了,如果德邦這樣的投入不足以感動知識分子(大學生),如果未來都是人人主張個性的時代,那么,海底撈、德勝洋樓等企業(yè)打造的“中國式管理”會是未來嗎?我們會不會走入了一個幸福企業(yè)的誤區(qū)?在追逐不可能追逐到的幸福?
核心關注:拓步ERP系統(tǒng)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(yè)務領域、行業(yè)應用,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,集成了ERP軟件業(yè)務管理理念,功能涉及供應鏈、成本、制造、CRM、HR等眾多業(yè)務領域的管理,全面涵蓋了企業(yè)關注ERP管理系統(tǒng)的核心領域,是眾多中小企業(yè)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拓步ERP資訊網http://www.ezxoed.cn/
本文標題:德邦物流管理幻境